大夫第作坊的故事

来源: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更新时间:2018-09-29浏览次数:


      座落于江阳区三星街营沟头的大夫第作坊,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老作坊。其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座西南向东北,面朝温永盛,背靠凤凰山。坊前几级古朴的宽石梯,两边各立一头石狮,形容威严。


      大夫第作坊保存至今仍在持续酿酒的完整窖池共有113口,其中92口合并为46对“鸳鸯窖”。窖池最大长达4.75米,宽达3.20米,占地15.20平方米;113口老窖的内窖池总面积达928.12平方米,算是颇具规模了。然需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今具此规模的大夫第作坊在始建之初,却也不过区区五口窖池而已。


      始建之时,大夫第作坊也并不叫做大夫第。


      大夫是古代位于卿之下士之上的官职,大夫的住宅大院才叫做大夫第。一个酿酒作坊缘何命名为大夫第,说起这一点来,便不得不提起清光绪年间因办案铁面无私著称的“铁笔御史”高楠一家。


      高楠的祖父名叫高耀,家住营沟头。高耀没读过什么书,靠摆小摊卖日杂供养一家老小。由于高耀做买卖从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买卖也算兴隆。可卖日杂毕竟不是多么有赚头的营生,所以高家的日子也就过得清苦,不过是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高耀后来娶妻王氏,经年后,生一子取名高通奉——正是高楠的父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高通奉12岁起便跟随父亲四处进货。后来高耀患急病去世,留下一双孤儿寡母。为了养家糊口,年仅16岁的高通奉既进货又顾摊,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


      一次高通奉去石洞进货,回来的路上赤脚挑担行走,不注意脚板心被路上一物刺得鲜血直流。他急忙在路边扯些草药来揉碎了敷伤止血,转头查看磕伤自己的东西,却惊喜地发现原来那是一枚精美的大金戒指。高通奉十分高兴,忍着剧痛挑货回家。母亲王氏看见儿子带回的金戒指,却以为是不义之财,一边恨恨哭诉高家从来老实本分怎么自己就生出来这么个鸡鸣狗盗的孽子,一边抬高了戒尺要对高通奉施行家法。这着实是天大的委屈,高通奉赶紧跪下来将路上踩到金戒指被刺伤的经过说与老母听。恐母亲不信,他又找了一同进货的下营沟18号邻居尚银山的祖父证明,风波这才算过去。


      邻居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认为高家厚道,捡到金戒指是上天降福,劝王氏不要辜负了苍天的好意。王氏再三思量,才终相信是上天垂怜,于是便变卖了这枚戒指,将得来的银钱全数交给儿子,嘱托他扩大自家杂货铺的生意。


      高通奉虽然也没怎么读过书,但自小接触买卖行,肚子里也颇有些生意经。当时,营沟头已有舒聚源(温永盛)、洪兴和、秫香村、永兴成、鼎丰恒等好几处酿酒作坊,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坊后酿酒坊前沽酒,让几家的掌柜在生意场里淘了一桶又一桶金。高通奉自觉自家的小买卖再怎么做也抵不过酿酒的营生,再三思量之后,便盘了杂货铺并添了卖金戒指换来的钱,雇了人,在自家大院里挖了第一口窖池。


      高通奉的确很有先见之明,这窖池里酿出的酒清冽甘爽,很吸引了些好酒之人。渐渐地,高家的生意开始做得风声水起。


      此时,高通奉的原配韩氏已过世,留下两个儿子高棠、高泽。之后,高通奉续娶王氏,又生了三个儿子高楠、高树、高楷。


      王氏的父亲是个秀才,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子,很是知书识礼,孝顺仁慈,对韩氏留下的两个儿子似若己出,一家人母贤子孝、兄友弟恭、婆媳和睦,深得众邻里夸奖。


      王氏十分重视对五个儿子的培养,从小便将其送读私塾,五个孩子也都聪慧好学,深得私塾先生喜爱。王氏过门15年后,婆婆和丈夫都先后去世,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读书,使家道不至于至此衰落下去,性格温顺长年深居的王氏毅然走进家里的酿酒作坊,做起了女掌柜。


      十年寒窗,五个孩子也终是没有辜负了母亲,家里频频传来登科之喜,高泽举秀才,高棠、高楷中举人,高树、高楠进士及第。


      时人皆道高家五子的功成名就离不开高王氏苦心经营的酿酒作坊,便为当时的高家酒坊命名为大夫第,一时传为佳话。高家之后,大夫第作坊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百年沧桑间,后人又陆续在原窖池的周围挖掘了很多新的窖池。至今,风过大夫第,仍自带一股酒香。

分享到
Baidu
map